Sony PlayStation Metaverse:人工智慧增強遊戲效能,但人類的聰明才智仍然至關重要
PlayStation 領導者認為 AI 對遊戲有益,但聲稱“人情味”不可或缺
索尼互動娛樂聯席首席執行官赫爾曼·赫爾斯特(Hermen Hulst)在接受 BBC 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AI)有可能“徹底改變遊戲行業”,但他認為,AI 永遠無法取代人工創作帶來的“人情味”。
索尼及其 PlayStation 長期深耕遊戲領域,自 1994 年推出 PlayStation 1 以來,公司已在行業中度過了 30 年。公司見證了行業的興衰,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創新和發展。目前,人工智能 (AI) 正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技術。
遊戲開發者一直擔心 AI 對其工作的影響。雖然 AI 可以使遊戲開發中許多更瑣碎的部分實現自動化和高效化,但其影響也可能擴展到創意過程,進而導致人類失業。這已經成為一個問題,許多美國配音演員正在罷工,因為遊戲公司計劃使用生成式 AI 來取代他們及其聲音以降低成本——這場罷工尤其受到了《原神》社區的關注,因為該遊戲的最新更新中明顯缺乏英語配音。
市場研究公司 CIST 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遊戲開發工作室已經在使用 AI 來簡化其工作流程,稱“我們調查的 62% 的工作室表示他們在工作流程中使用了 AI,主要用於快速原型設計和概念設計、資產創建和世界構建。”
赫爾斯特表示:“在利用 AI 和保留人情味之間取得平衡至關重要。我懷疑遊戲行業將存在雙重需求:一種是對 AI 驅動的創新體驗的需求,另一種是對手工製作、精心設計的內容的需求。”
也就是說,PlayStation 已經開始研究、開發和使用 AI 來提高開發效率,甚至在 2022 年成立了專門從事研發工作的索尼 AI 部門。除了遊戲領域外,該公司還在探索未來的多媒體擴展,例如將其遊戲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他指出 2018 年的《戰神》就是一個開端,目前正在開發一部亞馬遜 Prime 電視劇。“我希望將 PlayStation 的知識產權提升到遊戲領域之外,並提升其地位,使其在更大的娛樂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種擴張願景可能是索尼傳聞中收購日本多媒體巨頭角川集團的驅動力,角川集團的影響範圍從紙質媒體到動漫知識產權。然而,目前此事仍在保密之中。
PlayStation 3 的目標過於高遠
值 PlayStation 30 周年之際,前 PlayStation 主管肖恩·萊登(Shawn Layden)回顧了過去,分享了他當年在 PlayStation 還是一個概念時在科技巨頭公司工作的一些故事和見解。在他任職的這些年中,萊登成為了遊戲部門的關鍵人物,最終成為了 PlayStation 全球工作室的主席。
他重點講述的一個故事是,他宣布 PlayStation 3 (PS3) 是團隊的伊卡洛斯時刻,他說:“我們飛得太靠近太陽了,我們很幸運也很高興能夠幸存下來。”隨著遊戲機一年比一年強大,公司需要讓他們的遊戲機擁有獨特之處,以確保它在市場上還有一線生機——而團隊對 PS3 有很多想法。“我們有 PS1、PS2……現在我們正在建造一台超級計算機!我們還將在其上安裝 Linux!我們將做所有這些事情!”雄心壯誌達到了頂峰,但這對團隊來說過於艱巨,因此被稱為“伊卡洛斯時刻”。
“PS3 使我們回到了第一性原理,當你憑借自身的優勢飛得太高時,有時你需要這樣做。你摔了一跤,頭撞到了牆上,然後你意識到,‘我不能繼續這樣運作了’。PS3 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警示,讓我們回到我們的第一性原理。”他們希望 PS3 不僅僅是一台普通的電視遊戲機,但實際上,在當時這樣做成本太高了。“我們還了解到,機器的核心必須是遊戲。這與我是否可以播放電影或音樂無關。我在看電視和玩遊戲的時候可以點披薩嗎?不,隻把它做成遊戲機。隻把它做成有史以來最好的遊戲機。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地方。PS4 推出後,我們與 Xbox 想要做的事情背道而馳。[他們想要]打造更多多媒體體驗,而我們隻想打造一台很棒的遊戲機。”